阅读是成本最低、收获最高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我们在唐诗宋词里过夏天(文化散文)

我们在唐诗宋词里过夏天(文化散文)


来源:中国ManBetX文学网  作者:匡天龙

  我们来看看古人他们是怎么样在古诗词里过大暑、过夏天的。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是唐代白居易的《消暑》诗,写的是“心静自然凉”的小暑境界。而大暑的意境则全然不同,这一天时近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天气虽是炎热,却拨动了诗人们的文思,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大暑诗”。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这首是宋代曾几的《大暑》,表现的是一种安谧寂静的景象: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唐代杜甫在《夏夜叹》中更是把大暑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宋代司马光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写的却是另一种心境:“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诗人在大暑时节感受到的却是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
  炎夏时节,诗人们总是给自己布置一个不一样的大暑。宋代张耒的《和晁应之大暑书事》写道:“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银鲙意何如。”诗人似乎极其畏热,闭门谢客。由于人迹罕至,青苔长满庭院,惹鸟儿来散步,绿叶也自在垂下,带着虫子的痕迹。唐代白居易的《夏日闲放》也描绘了类似心境:“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大暑酷热,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隔出一片静谧;小院的地刚刚扫过,干净整洁;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大暑时节,沉浸在古诗的美妙中,接纳一份别样的清凉,身也凉爽,心也舒畅。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作家诗人匡天龙简介
  匡天龙,笔名有流沙、流沙江、匡天龙、匡花坛、匡花堂、匡语堂、匡天马、匡神堂、匡神坛、匡四堂、匡四坛、匡文坛、匡金火、匡天下、匡匡匡、洪湖浪、洪湖浪涛、流沙江河。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中秋节生人。现年43岁。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人,有著作多部。现在是广东省广州市 金火学校校长。匡天龙邮箱:[email protected];匡天龙QQ号码:869573969 。


·上一篇文章:作家诗人匡天龙文化散文和散文诗
·下一篇文章:细数阳光(哲理散文八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www.z5ki2.com/news/geyao/21121183274G080KEJA63D0E1H47B2.htm




友站链接

友站链接

友站链接